青石板,巷里飘细雨;乌篷船,楼上溢微风。夏日微醺,人的感觉特别容易释放,而且又细腻入微。不如在这样的季节里,携同亲眷好友,开车去如诗若梦的乌镇,流连在小巷楼阁间,畅游在碧水垂柳里,感受历史的潮起潮落,还有那些流淌在历史里的真情实感。
风景如画
草木本色染坊:这是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染晾晒大型工坊,晒布场地以青砖铺就,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蓝花布高悬半空,蓝底白花,草木染料的气味溢满鼻腔,散在工坊的各个角落。身在其中,闻得到味道,听的见人声笑语,却被花布挡住了视线,偏就见不到人。不知道当初在这里赶工的人里是不是曾偷偷地撩开过染布一角往里看的,但那样做肯定很有趣。
西栅水上戏台,东栅古戏台
乘一乌篷船在水上戏台前缓缓而过,看戏台屋顶、大梁雕刻的明、暗八仙,十八罗汉,恍若间仿佛已过百年。繁华褪尽,曾经沧海难,台上唱的还是那几出酸甜苦辣的戏,台下听着的人却已经换了好几批。“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谁说人不在戏里,谁说戏里唱的不是自己。
水上戏台和古戏台一东一西,都建造于清朝。水上戏台水上戏台的表演台是两边相通的,便于走台换场;观众席分上下两层,中间是宽敞的散席,这是给普通的戏迷看戏的地方;两边则是阁楼,相当于现在的包厢。它的整个设计可谓是富丽堂皇,特别是台中屋顶藻井更是金碧辉煌。而古戏台两侧台柱有对联一副,上书“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它有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西栅的水上戏台与修真观古戏台两者相映成辉,是昔日乌镇和临近一带镇、乡民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如果你想听听不变的妙音,触摸历史留下的痕迹,这两个戏台就是好去处。
汇源当铺:汇源当铺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徐东号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于道光年间创办它的时候不单是为了赚钱,还做善事。他经营当铺的时候,不但不设高柜台和木栅栏,交易时双方可以平等论价,而且为了照顾贫民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户不计息,典值也放得比较宽,甚至连石臼也可以入典。所以在乌镇徐东号无人不知。
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嘹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外人很难破门而入。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后埭是库房,为了防火,埭与埭的舍房各不相连,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称之为“太平缸”。这是个感受历史气息的地方。
昭明书院:书院坐北朝南,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收藏有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可供阅览,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讲堂、书画、教室等。 中为校文台,为著述编校之处。前方庭园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 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建立的一座石牌坊,高3.75米,面宽3.8米,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为刑科给事中,里人沈士茂题写的“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字样,“文革”时被有心人涂上石灰故得以幸存。书院西为拂风阁,是喝茶、读书、交流的场所,水池中央有明代经幢。晚风轻拂时,坐在露天的亲水平台上捧一卷美文,品一壶香茶,闻一曲琴韵,会让你深深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乌镇老邮局:曾经老邮局留有这样一群人,配备简单的工具,肩挑邮件,打着绑腿,风尘仆仆地来往在城市和城市之间。他们背影略微弯曲,但步伐坚定。硝烟弥漫,烽火不断的岁月里,他们肩负着思念、期盼、希望,也肩负着悲痛、恐怖,还有他们和家人的生活,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地走过了无数个春秋。但是现在他们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河里了,但老邮局就是他们的记忆。你看着那些青砖黛瓦、铁皮邮筒和素底黑字招牌的记忆之余,可以买张明信片,写几句祝福,带着些许念想,带着古老的梦,作为纪念一并送给远方的那些人。
逢源双桥:说到逢源双桥,我不禁会想起一件很有趣又很唯美的画面。这个地方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男子和女子须分走左右两边。以前男女之间的关系很保守,不知道一对男女四目一对,灵犀一点,不知会不会透过隔开的雕花木头的空隙里看对方。这只是笑谈,倒是这左右走的说法成了桥的由来,左右逢源,逢源双桥。不过到了乌镇,不妨去走走,弄不好,这笑谈还能成真。
江浙分府:明代称浙直分署,是乌镇历史上特有的一个政府机关。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词讼,俗称二府衙门。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革復,数易其址,历时三百七十余年。乌镇地处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人烟辐辏,河港纵横,杂隶难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添设通判一员,驻镇督理,建廨于普静寺之东,名添设馆署。万历三年(1575年),因乌镇周边盐盗猖獗,改添设总捕同知一员,钦给“督理巡盐捕盗同知”关防,常川驻箚乌镇,专一缉捕盗贼,兼管水利盐法,随便受理词讼,革除奸弊,附近府县悉听约束。由是扩建原有廨宇,称浙直分署。清初沿袭明代建置,屡经兴衰。咸丰十年(1860年)兵燹,毁大堂,同治四年(1864年)重葺。民国成立废同知,衙成空屋,民国四年(1915年)标价售入民间,署宇卸除,渐次成为民宅。2004年,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间的旧貌原址复建,以存历史陈迹。
财神湾:旧时叫转船湾,因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 ,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使船只调头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旁边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财神堂内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财神雕像,为乌镇的东路财神,原身是那为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丞相。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誉之为没有私心,并以此告诫人应取仁义之财,不能有过多的私心私利。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乌镇当地住民都会来财神堂前烧香祈福。
白莲塔寺:钟声清脆悦耳,但又飘渺在红尘之间。远处传来的不止是梵唱,还曾有过唱曲。这里几度被摧毁,又几度兴起,随着尘世的更迭,它兴衰交替。现在的白莲塔高有七级,是乌镇最高建筑。登高远眺,运河和乌镇风光尽收眼底。入夜时,塔身被灯光照耀得通体剔透,美不胜收。塔下有八角形的升莲广场,广场中有放生池,东侧河岸边有一条石舫。它也是乌镇的标志,从运河坐船来乌镇,远远的望见白莲塔雄伟的身姿,就知道乌镇到了。
江南百床馆:见过一个大房子里摆着很多各种各样雕花大床的房子吗?如果没见过,乌镇就有。乌镇江南百床馆里展出很多木雕床的精品。不同纹理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色泽木质及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感叹到底是哪个能工巧匠之手能雕刻出这些精美华丽的木床。如果可以在这床上睡上一晚,肯定是极大的满足啊。
水灵居:古镇旧址必定有旧舍古物,而乌镇除了有这些外,还有秀丽风光。北湿地是西栅北部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的天然湿地,称为古镇之肾。在那里有一个崇祯初年的私家花园“灵水仙居”,战火弥漫的时候,这里也没有幸免地被损毁,经修复虽然不能完全如初,但它有自己新的名字,新的气质。流水过处,处处生机。水灵居便是那明媚秀丽、淡雅朴素的地方,若白衣仙女娴静美好,褪尽铅华。其间透窗皆可见园中石山、秀水、绿树,曲径通幽。在这里观自然景色之余,还可以享一份宁静。
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茅盾故居据说本不是他的祖居,当年的祖居在乌镇的乡下。此处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费自行建造的一个住所,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