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驰车内检测,发现车内空气中甲醛超标4倍多,随后车主上访,媒体纷纷跟进,人们对于汽车室内空气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通过奔驰车事件被引爆。然而由车内污染引发的事故早在2003年在国内就有发生,当时北京一市民疑因新车内苯污染导致中毒患病,其亲属将生产商告上法庭,这起事故成为全国首例新车车内污染致人死亡诉讼案。
此前还有机构对国内1175辆汽车进行了空气质量调查,结果只有52辆车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余的都不达标。
车内污染由来已久,然而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却一度被淡化,此外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热情一度高涨,在有关汽车用车安全以及涉及到更加细节的问题上,比如车内空气等,往往被人们忽视。而汽车市场盛宴之下,终有到买单之时,之前被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且随着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买车和卖车者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就汽车室内质量安全问题,盖世汽车网采访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副总裁乔胜普。以下是采访实录。
盖世汽车网:据悉早在几年前,国内一些行业机构就曾经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汽车进行过检测,结果十分不乐观,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严重超标,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国内购车者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却关注甚少,在您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另外直到今年3月份,针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政府层面才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样一个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标准,在您看来导致相关法律法规迟迟难以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乔胜普: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曾一度高速增长,而那时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而那时的人们往往急于够买到一辆车,至于车的安全以及室内环境等,人们考虑的都不多,也没怎么关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到用车的安全性。
此外由于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太快,以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跟上这样的发展速度。而且一项法律的出台往往牵涉的厉害层面非常的多,比如说你要车企制造商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哪些方面进行一个控制,但是以目前国内市场的一些车企,以及连带的供应链厂商是很难在短时间达到这样一些标准的,而且里面牵扯到许多利益环节,如何去平衡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想要出台相应的法规也不是那么容易。
盖世汽车网:近日,奔驰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人对车内空气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而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也实在令人堪忧,由此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购车热情?
乔胜普:目前国内汽车厂商生产的汽车普遍都存在车内空气安全质量问题,也正因为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那些想买车的人,反而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买车。
盖世汽车网:欧盟许多国家早已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认证标准。在控制车内空气质量的过程中,也不乏车企设置专门的控制车内空气质量体系。在您看来这样的质量控制部门或是体系是否也会在未来国内的企业中出现?
乔胜普:整车企业设置这样一个车内空气质量体系也是企业的一个营销卖点,因为凡是涉及质量安全、服务方面的,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相信会有更多厂家跟进。而且随着未来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也会逼着整车企业向着这个方向去走。
盖世汽车网: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装饰材料,而这些材料或零部件往往并非由整车厂自己生产,而是通过外部采购获得。随着广大消费者以及政府部门对车内空气问题的日益关注,对于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乔胜普: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都比较小,自身是没有多少能力去改善相关的产品,而整车厂如果完全按照政策要求来规范供应商,成本不仅很高,也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现在车辆价格在降,人力成本在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完全达到能够有效控制车内污染气体的指标也很难,所以现阶段无论是整车厂还是供应商在控制产品质量以及使用材料上,还是有许多方面要努力的。
但是提升车内饰件材料的质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供应商的成本会不断上升,技术也必须要提高,这对国内的供应商而言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