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市场就是最大的推动力,所以成败关键在于一种能够适应市场的生长机制,能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灵活发展,如影随形,如此才能不断在正确的方向上塑造技术、产品和品牌。
本周汽车业发生了几桩让人振奋的事情。这包括坚持电动车梦想的王传福,高调发布了公交电动化方案;广汽和奇瑞开启了本土车企战略联盟合作的“破冰之旅”。这两件事情并没有故事交集,但如果从对市场机制契机的捕捉上来看,两者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广汽和奇瑞迅速结盟,有点出人意料。尽管跨国车企的类似案例比比皆是,但初闻广汽和奇瑞的故事,直觉上还是颇为不习惯。因为很多人的印象中,本土车企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跨省车企的联盟显然属于“另类”。说实在的,本土车企此前之所以“老死不相往来”,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往来,彼此所拥有的家当实际上差不多,因此谈不上彼此的资源开放和共享,更在乎的还是国际合作。
但现在市场已经改变。“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使内资车企独立发展自主品牌难成气候。作为自主品牌乘用车老大的奇瑞,近两年来国内销量也难有亮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得不展开更深入的转型。而广汽传祺虽初生而扬名,面对酷烈竞争也是压力山大。如何更好更快生长,需要内生式途径。
这种市场契机的出现,使广汽和奇瑞得以迅速结盟,共同发展。而也只有依托市场的整合,才能够实现1+1≥2的效应。在这方面,广汽经过近几年的北拓东征,已积累了相当多经验,特别是重组长丰一役,以资本运营为转轴,盘活了诸多资源,激活了一系列市场主体。广汽和奇瑞的合作,虽不涉及资本层面,但仍可实现诸多优势互补,至少可通过供应链整合及研发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投放速度。
此事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奇瑞和江淮的持续不断的重组绯闻,彼此也是郎才女貌,但终究难成对,关键原因还在于市场形势此一时彼一时。往后随着“微增长”趋势的确立,本土车企预计将会越来越多合纵连横,拓展生存空间。
从市场契机的角度看,王传福的“城市公交电动化”也恰逢其时。在“深圳实验”两年累计的数据基础上,比亚迪适时引入金融机构,构建“零元购车,零成本运营”的电动车推广新模式。这一模式因为使运营方有利可图,而必然将对电动车的推广有所助益,也将有助构筑产业化基础。因为只有市场化才是可持续的,而市场化就是寻求共赢,就是可追逐利润。
实际上,比亚迪的“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也面临着一道无形的墙,就是各地必然存在的保护主义。但过多注意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益处。相反只有借助其积极作用,充分融入市场化推广方案中,未来才能使电动车产业由点及面形成气候。
市场才是最大的推动力。因此只要能够切入市场化磁场的合作或方案,其成效都值得看好。之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没有这么做,正是因为其他因素蒙蔽了其进入市场化轨道的视野,导致事倍功半。
如果市场就是最大的推动力,那么在现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依然稳定的需求增长中,必然可以孕育能够领秀全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对于本土车企来说,这个时代为时未晚。以前太容易得到的增长,对于企业和品牌的塑造来说反而容易坏事,而只有现在,才既有生存空间又需要充足的智慧去塑造品牌和应对竞争。
因为市场就是最大的推动力,所以成败关键在于一种能够适应市场的生长机制,能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灵活发展,如影随形,如此才能不断在正确的方向上塑造技术、产品和品牌。
然而,“皈依”市场,这仍然是国内诸多大型汽车集团的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