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生和刘先生一人开一辆Smart出去玩,到了景点发现附近的咪表停车处只剩下一个空车位。两人觉得Smart长度只有不到2.7米,两辆加起来差不多也就一辆奥迪的车身,于是就把两辆车停进了一个车位。刚刷完卡准备走人,却被管理人员制止,说这样不行,规定是按车收费,必须再交一辆车的费用。两人矫情半天也没用,只得补交了钱。
徐先生把这事发到网上,立马引起围观。一家媒体关注到此事后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所有网友均支持“按车位收费”。至于原因,虽说思路有些不同,但往社会大义方向归拢,网友们大都会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按车位收费,不仅可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更可推动小型车发展,有利于低碳环保。
这样的大义的确也是类似Smart这样的小车出世的初衷及其引以为荣的根本,道理上也应当是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大力倡导的理念。然而,该大义扯开嗓子大家都会喊,可要落实在行动上却很少看到有人愿意甩开膀子干。就两辆车用一个停车位如何收费问题,交管部门给出的答复是:目前虽没有规定说这样做属于违规,但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车一位是最安全的。这种说法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现行法律法规明显存在滞后性,二是现行法律法规执行环节明显存在将两小车占一位视为违规的倾向性。至少,这种表述让人感到交管部门对小车大义价值的认可并不积极主动。
比起百分之百地支持小车占车位少就应该少收费这种心存的大义感,消费者在行动上实践大义的人,比例就小多了。天津一汽总经理王刚不久前曾向媒体这样感慨:“国内小型车市场很难做。中国市场不成熟,1930万辆的产销规模,小型车销量只有200万辆。中国车市的消费结构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橄榄形的,小型车处于狭窄的最底部,活得很艰难。”与中国小车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小型车正在成为潮流。有评论者称,在如今的欧洲城市,满眼都是小型车,如果开大车,会遭到同事和邻居的指责。
的确,目前国内许多消费者依然存在消费理念不成熟的问题,还把车当作身份的象征,讲面子、重排场。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者的这种选择毕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一定程度上也是理性的,因此也没什么好责怪的。而要想让他们践行某种大义,恐必先以利(现实好处)喻之才行。换句话说,要让消费者选购小型车,必先让他们能够看到小车带来的利。这就需要政策说话了。然而,多年来,在这方面我们的政策不仅不给力,有时候还不科学,有的政策不但没有支持反而抑制了小型车。比如,现在许多城市都实施了限购政策,而这种政策实际上都对小型车的销售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却刺激了中高端车型和豪华车的增长。广州限车政策中“消费者第二次购车时不能超过前车型的排量”的规定,显然会让消费者购车时一步到位,直接选择大车了。
必须承认,在大的政策方向上国家一直都在鼓励小型车,只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很少体现出来。而从各个国家的经验来看,汽车实现小型车化发展,政策强力推动是关键。简单一句话,要通过强力政策,让小车吃上小灶,多吃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