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利民便民的软件突然被叫停,导致网友们的吐槽和炮轰。最近,因预约加价行为违背“不得加价议价”规定,深圳手机打车软件被叫停。随后,武汉、北京、南京等城市也相继响应叫停。
据了解,这款被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打车神器”的APP软件近年来红遍大江南北,因其快捷、方便的特点,而备受打车一族的追捧。如今仅仅因为违背了神马规定,这款来自于民间就被宣判了死刑,公众自然无法接受,也希望相关方能尽快给个说法,还市民一个方便。
与此相反的是,汽车的加价行为却随着中国市场的兴起而“繁荣昌盛”,畅行多年而丝毫不受影响。说起汽车加价,许多买过车的消费者一定有亲身感受:想买市场上热销的车型却被告知要么额外买精品或直接加价,要么就给你一个遥遥无期的提车日期,你的选择也只有两个,要么被迫接受,要么改买其它车型。
这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在中国真实地发生了,还形成了一种潜规则。神奇的是,在经过媒体经年累月的声讨下,加价却像去不掉的牛皮癣,顽固而野蛮地生长着。遥记当年曾有一家强势的德资企业对深圳的经销商提出过公开处罚,并引起舆论的争相传诵。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哪个企业站出来对此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政府的管理也在此集体哑火,更令消费者无处申冤。
为何同样是加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是加价10元的软件被叫停,而加价动辄数万元的行为却能屡试不爽,这真是一大绝妙的讽刺。对于个中原因,笔者做了一个揣测,触及了背景很深的相关方的利益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打车神器”的出现对那些以电招业务为主的各种协会以及挂靠政策的机构的集团利益形成了威胁,才招来了“杀身之祸”。从汽车加价这个现象来看,经销商、精品商,甚至汽车厂家的销售渠道部门都直接间接地成了受益者,车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自然也就可以理解。而汽车加价方的受害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个体弱势存在的消费者。受益方和受害方所处地位和势力太过悬殊,注定了这场博弈没有悬念。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赞成打车软件的加价议价行为。加价议价是一种违背契约精神的市场行为,对此行为都应该进行鞭挞和惩罚,否则我们的社会将缺失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人人皆可以按自我意识行事将是一场灾难。而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还涉及到市场的另外一种准则——公平,相关部门在两个事件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很难让公众作出正确的理解。
因此,公平,也只有公平,才能让市场臣服,大众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