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给汽车业排个名次,造车的是“大哥”、卖车的是“二哥”,管车的、修车的、看车的都算“三老四少”,末尾一位“小弟”,应该是洗车的。表面上看,洗车没啥科技含量,一支高压水枪、一把刷子、一桶水、几块抹布就可以开个洗车店。不过,这位“小老弟”可没这么简单。
别以为洗车是个“粗活”,其中“猫腻”不比汽配少。比如说,现在有几家洗车店会使用专用洗车液?专家推荐说,专用洗车液是中性的,不会损害车漆,但价格比洗洁精、洗衣粉略贵一点。可是,水费越来越贵,洗车的利润越来越低,所以店家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能用洗衣粉就不用洗车液。这里,业内人士介绍一个分辨诀窍:就是在洗车时盯住洗车工的双手。如果洗车工的手发白,那就证明是用碱性洗涤剂洗车的结果,这种“洗车液”肯定有问题。还有,从外表来看,洗车只是个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多少技巧,但冲车的水流很有讲究。专业一点的洗车工决不会一上来就用高压水枪狂喷,第一遍一定要细水慢流,从上往下冲,把车上沾的灰尘颗粒用水流带走。要是一开始就高压水枪,那就等于是让灰尘颗粒在车漆表面做“摩擦运动”。有的时候,车主为了省事,常在路边洗车,那些拎着水桶的“洗车工”其实很不专业。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水桶里有泥沙,用这种水洗车跟砂纸擦车没区别。这么一联想,恐怕许多人的心都会打哆嗦。
为了规范洗车行业,也为了保护汽车“皮肤”的健康,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严格的洗车店的场地标准,只有达到标准、确保污水合理排放才能经营洗车店。规范服务标准很重要,如统一公示服务项目、标准、收费价目等。此外,必须要求洗车店员工要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要在店内张贴新标准,让车主消费得明明白白。同时,必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要知道,洗车业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比如用水量特别多、污水中含有汽油等污染物,就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等。如果能统一在一个指定区域内经营,就可以把这种环境污染以及扰民影响降到最低。无论如何,开业之前洗车店应该把自己先“洗干净”。
哗哗的水流声引起了环保主义者和外媒的关注。英国报纸载文说,脏车暴增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洗车店林立。为了让汽车更光鲜,人们不惜浪费珍贵的水资源。仅北京地区的汽车“洗澡”,每年至少需要用掉650万立方米的水,等于一年就“蒸发”了若干昆明湖。报道指出,洗车大部分是自来水——不过“再生”水同样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再生水很便宜——1立方米仅人民币1元,而自来水则需要4元,商业用水最高的可以达到1立方米80元。不过北京洗车店的老板认为,即使因为非法使用自来水被罚款,也比花每立方米14至19元接入再生水管网洗车更有赚头。这么想问题,真不知道这些老板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在一个绿色生活倡议活动上,不少坚定的环保主义者表示不再洗车,如果车子实在太脏了,就用湿布擦擦。汽车漆再宝贵,也不如碧水蓝天珍贵。近日有位先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议最好将洗车店建在洗浴城边上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先洗车主,然后再洗车——这话不像是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