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修车,不少车主第一反应就是4S店。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然而,近年来,曾经被车主们信赖的4S店,正在遭遇一场信任危机。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汽车维修服务类投诉,省消协消费维权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维修车辆要谨慎,特别是要在交费验车时注意核对清单。
案例回放:
超高维修费缘于“出错清单”
日前,市民刘先生开朋友的某品牌日系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送4S店维修。经专业维修技师拆检发现,由于汽车零部件出现损坏,必须放在修理厂进行维修。刘先生在一周以后,才能取车。
然而,一周以后,当刘先生和车主提车时却发现,汽车维修1.6万余元的收费单据上,有多项维修项目与所换配件存在严重不符。此外,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单子上竟出现了两次“空调冷媒”。刘先生当即找到4S店维修人员。经过核对,维修人员表示,原来是由于其工作疏忽出错了单子,才导致刘先生的修理费用大大超出了预算。
无独有偶,最近,市民陈先生也一直在为自家的汽车烦心。原来,今年3月份,陈先生的轿车由于剐蹭,被送到4S店进行维修。几天后,当他提车时却发现,按照保险公司的验损要求,4S店应该对车辆的前保险杠予以更换,而且,维修清单上也显示“前保险杠已更换”。可实际上,陈先生检查发现,保险杠只是经过维修和喷漆,并未被更换。陈先生找到4S店维修人员,经过检查才确认,竟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而将“更换”当成了“维修”。
投诉分析:
修车时需注意四个方面
为什么4S店的价格要比普通修车行贵那么多呢?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4S维修店员工的工资是与配件销售额挂钩的。对于维修人员来说,维修配件收费低、耗工时,更换配件收费高、活儿也好干。所以面对可观的利润,修车店自然会选择“以换代修”。为此,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修车时注意以下四个现象:
——以次充好现象。修车市场配件繁杂,如果不是专门从事修车行业,很难了解每种配件的价格与质量。此外,一些汽车配件产品存在原厂和副厂生产的区别,两者有两三倍的价差。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
——能换不修现象。目前多数汽车维修厂对汽车进行维修时,大都采用以换代修的方式。如在车主保养时,工作人员往往会让车主把机油、三滤换了;如果车主抱怨油耗太高,还会建议更换火花塞、清洗节气门和喷油嘴。经咨询了解专业人员,汽车上的多数配件都可以修复,并不需要更换整个配件。
——重复维修现象。部分车辆初次进修车厂时,更换的配件就是旧产品,因此,车辆难免出现故障,然后再次进入修车厂。车辆维修次数越多,修车厂的利润越丰厚。
——以整换零现象。付款清单上写的是换总程,实际更换的是零部件,问其原因,4S店答复是厂家规定不分开卖,令消费者受到欺骗。
消协提醒:
维修车辆要谨慎核实清单
针对汽车维修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陷阱和问题,省消协维修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维修保养自己的爱车时,一定要弄明白维修的项目和价格,并在提车时核实验收清单,谨防上当受骗,给自己带来损失。
具体来说,消费者可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到了修理厂,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尤其是新手车主,尽量不要主动提出修理要求。二是维修时如果换过零件,请将旧件索回,扔到自家的垃圾桶,也比留在维修厂强。被维修厂换下的零件,至少有50%都还好用,你换下的给别人用上或是别人的给你用上也未可知。三是对加油站、维修点外有人推销兜售的各种添加剂,最好要小心购买和使用。因为其质量良莠不齐不说,质量好的也不一定是真有作用的。
另外,省消协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说,为了防范商家的气压表有偏差,保证4S店提供的服务“足斤足量”,消费者还可像上早市买菜自己带个弹簧秤一样,去给轮胎打气时,自己带个轮胎气压表。
同时,省消协呼吁广大4S店和汽车维修服务经营者要严格自律,按国家有关规定修车收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