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海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科长陈某酒驾被温州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民警当场查获,现场的呼气测试是醉驾,但到了血液测试这里竟然“降级”成了“酒后”驾驶。原来是协警潘某和陈某的母亲内外勾结,将测试的血液调了包。
那么,潘某到底是在什么环节将血液调包?他和陈某的母亲又是什么关系?他们是怎么搭上线的?
昨天,记者就此事进行了多方核实。
调包的关键漏洞在哪里
储存血样的冰柜未上锁
记者从温州交警处,回顾了当天将陈某查获的前后流程和当中的部分细节。
6月5日晚上11点半左右,陈某被设卡查酒驾的交警拦下,现场检测酒精浓度是106.5mg/100ml,属醉酒驾驶。
随后,交警和协警先把陈某带至医院抽血,再将陈某及其血液样本带回交警中队,对他做谈话笔录并固定证物。
因为事发夜间,温州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无人接收样本,陈某的血样只能被储存在物证室冰柜内过夜。第二天上班后,交警再将血液样本送至鉴定中心。
有知情人士透露,问题就出现在血液放在交警大队过夜期间,“调包时间是6月6日上午7点多,作案地点为交警大队物证室内。”
而这当中最关键的“漏洞”,则是那只专门用来储存血样的冰柜,平时并不上锁。
血样调包是如何实现的
协警“勾兑”了两人的血液
民警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喝的是白酒,血液检测出来的酒精含量数值会比吹气检测要高一些;如果喝的是啤酒,可能吹气检测的数值比较高。“但不管怎么样,两个数值的差距不会特别大。”
而陈某现场呼气检测的数值是106.5mg/100ml,到了血液检测却只剩20.7mg/100ml,足足相差四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协警潘某的这次血液调包,是把两人的血液“勾兑”在一起,进行稀释。
“如果将整个血液换掉,陈某母亲没有喝过酒,作假太明显。”知情人士透露,协警潘某先把陈某血液样本倒掉一半,再混入其母王某的血液。
不过,因前后两次检测数据相差甚远,公安部门启动了内部纠错机制,并查明真相。
“这个协警过来已经6年了,平时工作也比较突出,发生这种事情想都想不到。”一位民警感叹,当晚并非只有协警一人值班,只不过那天查获好几起酒驾,民警都忙着整理材料,稍有疏忽被他有机可乘。
协警和陈某母亲怎么搭上的
两人都自称事先不认识对方
交警说,整个“调包”的过程,是协警潘某和陈某的母亲内外勾结。那他俩是怎么搭上线的呢?
按照规定,陈某醉驾被抓后,民警要打电话通知他的家人。当天晚上,民警用大队值班室电话往陈某家里打了电话,事后陈某母亲再次回拨值班电话时,正在值班的潘某接了电话,由此搭上线。
根据双方的说法,他们事先并不认识。
但是,有人向记者爆料称,潘某和陈某其实是老乡。
交警对此表示,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不方便透露详情。
本案中的涉案人员为协警,因此不适用徇私枉法罪,应以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追究协警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