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12日开幕。记者在汽博会采访时发现,奇瑞、吉利、长城、一汽等自主品牌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开始“做减法”,回归一个品牌;有的“做加法”,不断拓展新市场。这些变化背后是近年来中国自主车企加快摆脱低端形象的努力。
在奇瑞汽车展区,展示的车型不多,其中包括两款概念车——α7和β5。这两款概念车的时尚造型和科技感强烈的内饰,给参观者留下很深印象。而令更多消费者感到好奇的是,奇瑞展区往年多个品牌的一幕不见了,只剩奇瑞一个品牌。
其实,今年4月份,奇瑞汽车公司的新品牌战略就已开启。根据规划,瑞麒、威麟和旗云三个品牌正式停用,只保留奇瑞品牌。
出现变化的不仅奇瑞,在吉利汽车展区,参观者同样发现,吉利汽车以往的帝豪、全球鹰和英伦并没有设置独立展区,而是全部集中到吉利这个母品牌之下。
去年6月份,吉利宣布将原先三个子品牌帝豪、全球鹰和英伦汽车营销事业部取消,整合成南区、中区与北区营销事业部,各区域营销事业部在各自区域内负责三个子品牌的宣传及销售工作。这被汽车行业内部视为吉利进行品牌战略转型的标志。
除了“做减法”,不少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做加法”。在长城汽车展区,以往单一的长城标志变成长城和哈弗,展台也分为两部分,长城标志区域是乘用车,哈弗标志区域则是SUV。
不久前,长城汽车正式决定将哈弗品牌独立,使其与长城品牌平行发展。此外,东风汽车也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发布了新的品牌战略,确定该品牌旗下包括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三个子品牌。
“无论是减法还是加法,都是自主品牌希望摆脱低端形象的一种努力。”正在本届展会上参观的汽车从业者刘佳告诉记者,2009年奇瑞汽车发布多品牌战略时,奇瑞负责人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
不仅是奇瑞,当时很多自主车企都选择多品牌市场推广战略,希望在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中多分一杯羹。
然而,随着近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自主品牌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多品牌战略也受到冲击。再加上跨国车企抢夺国内市场的速度加快,自主品牌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在这一背景下,自主品牌车企掀起品牌战略升级的浪潮,“做减法”的奇瑞公司和“做加法”的长城公司,就是其中代表。
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产销地,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也在加快。但由于基础较差,自主品牌附加值低、品牌溢价能力差的短板,依然十分明显。
一位自主品牌车企的销售顾问张明告诉记者,同样配置条件的一款车,合资品牌至少比自主品牌贵30%以上,“很多人觉得合资品牌的车更安全。实际上,我们的车达到五星安全碰撞标准。即便这样,消费者还是倾向于选择合资品牌产品。”
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表示,尽管自主品牌车企进步明显,但从国内汽车品牌发展现状看,合资强、自主弱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观。自主品牌汽车在关键技术、品牌溢价、销售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轿车107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305辆,仅占28.4%。
业内人士认为,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其溢价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自主车企的核心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以及政府方面的政策指导,需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共同努力。
“对企业来说,还要继续增强品牌的技术内涵,不要有投机心理,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品牌规划,避免贪大求快。此外,政府也要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对自主品牌进行扶持。”刘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