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8月11日中午,沈阳市一位孕妇因在路口被紫色轿车鸣笛所吓着,怒砸车窗,而司机因孕妇没有观察到车辆到来才鸣笛,最终孕妇赔偿损坏维修钱而告终。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在提示行人、遇到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等情况下,驾驶者一般会进行鸣笛警示。但越来越多的车主违法鸣笛,不仅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也造成噪音污染。
乱鸣笛屡禁不止
目前在禁鸣区处罚主要依靠群众举报和现场执勤,无法通过电子采集进行处罚,所以城市里违法鸣笛屡禁不止。校园与居民小区都禁止鸣笛,但没有交警执勤,群众也很少有人举报,也放纵了一些车主,常常可以看到有车辆在校园与小区内大声鸣笛,严重影响居民休息和学生学习,继而产生纠纷。
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车主喜欢狂按喇叭。有时候长时间按喇叭会导致车主间的矛盾,很可能会爆发出更大的冲突,有一些新手司机,在别人鸣笛催促下,心里压力更大,发生事故率增加。城市里鸣笛确实不可避免,但许多时候交警对于违法鸣笛的车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助长了不文明鸣笛的习惯。
各地处罚不同
随着城市拥堵加剧,驾驶者性急易躁,违法鸣笛、不文明鸣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各大城市中对于违法鸣笛处罚也不相同,北京市交管部门规定,遇到紧急情况使用喇叭时,应连续按鸣不超过3此,且每次不准超过半秒,喇叭音量不准超过105分贝,否则将处以100元的罚款。在南京,在设有禁鸣标志的路段违禁鸣笛,将处以100元、扣2分,并且不准用鸣笛唤人。
正确鸣笛是道德规范
在市区中,鸣笛后真正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已经非常少,经常会听到“已经鸣笛警示了,但是对方还是撞上”的话语。鸣笛本身就是一种噪音污染,是强加于人的警示,不仅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也会引发对方的抵触心理,并且驾驶人在鸣笛后过分相信鸣笛的效果,易引发交通事故,文明鸣笛显得异常重要,不仅仅是交通规则也是一种道德规范。
在城市中行车并不是不能鸣笛,有时候鸣笛也可以达到提醒路人注意安全的效果。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很多人沉浸在手机内容中,很容易出现“鬼探头”式的交通事故,适当的鸣笛也是对路人提醒。在小区进出地库的时候,由于光线变化比较大,车主很难判断出里面的情况,提前鸣笛是必须的,既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安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