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12月14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长率环比扩大0.6个百分点。受减税效果等带动,汽车的生产出现复苏。不过,钢铁和水泥等设备过剩行业仍萎靡不振。库存构成重负的房地产市场的新增投资也进一步减速,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不小。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自6月(增长6.8%)以来,创下5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起到拉动作用的是汽车。由于10月起实施的小型车减税政策加上各汽车厂商发起的降价攻势,11月的新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0%。各汽车厂商着眼销量增长而实施增产,11月的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6%,增幅较上月(增长4.9%)相比大幅扩大。
与汽车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备严重过剩的“厚重长大型”制造业。11月钢材的生产量从上月的减少0.2%转为增长,不过仅仅增长了2%。水泥产量减少了6.6%,玻璃板产量减少3.4%,陷入负增长。
中国政府旗下的冶金工业规划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中国2015年的钢材消费量将同比减少4.8%,减至6.68亿吨。自1995年以来时隔20年首次出现减少。批发物价指数截止11月连续45个月同比下滑。制造业整体仍无法摆脱通货紧缩压力。
房地产投资的萎靡不振对整体构成拖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住宅销售出现复苏,但大部分地方城市住宅销售恢复迟缓。截止11月底房地产库存达6.96万平方米,较1年前相比增加了近1亿平方米。
由于库存无法消化,新增投资停滞不前,1-11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3%,较1-10月相比增幅下跌了0.7个百分点。较2013年的20%左右、2014年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增长率几乎为零。
反映建设和设备投资倾向的固定资产投资1-11月同比增长10.2%,与1-10月基本持平。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支撑,不过企业的投资意愿低下。
另一方面,消费则表现坚挺。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2%,增幅连续4个月出现扩大。“双十一”促销效果起到拉动作用,互联网销售推高了整体消费。
中国经济持续呈减速倾向,此外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美国将在本月实施加息,资金正加速从中国流向海外。为了维持国内资金的流动性、减轻制造业的还贷负担,中国当局很可能进一步实施追加货币宽松等经济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