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江车网 >汽车资讯> 资讯版 > 车界动态 > 车界动态

“双碳”行动 使命必达 中国汽车行业动力系统研发持续向上
www.zjchewang.com 时间:2022-09-19 来源:浙江车网
浙江电视台汽车投诉:18805712261 汽车投诉QQ群:41027032浙江车网团购4群:79993242
    近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英文简称SCP)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先进动力系统分会(英文简称APS)高层会议暨高峰论坛在浙江桐庐举行。来自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知名学府、汽车厂商及零部件和燃料供应商的业内精英集聚一堂,就中国汽车行业的“双碳”行动和车用动力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积极应对行业变革,群策群力乘势而上
 
    我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汽车行业及整个供应链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直接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动力系统领域的研发、投资和就业等,还会影响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出行便利性和出行成本等。SCP和APS集行业之力全心投入“双碳”行动,在安全、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动力系统及零部件方面不断精进,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汽车行业的“双碳”行动中,应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的条件下,科学、公平地实现多种动力形式转型升级,“以碳为纲,技术平权”。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吉利动力研究院院长、SCP理事长、APS主任委员王瑞平认为,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单靠一种路线发展会受到很多制约,能否短时间内得到大面积的普及,这个速度问题值得商榷。王瑞平表示:“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相比传统动力节油率达40%以上,如果电力的结构不是完全清洁的话,或者说火电占比比较高的话,混动比电动节能减碳还要快,来得还要更现实。”
 
领先核心技术路线,智能低碳出行体验
 
    “双碳”战略下,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汽车驱动系统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没有最优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的技术路线。混合动力技术是汽车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动力可以支撑“碳中和”的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混动系统目前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高峰论坛上分享了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并表示:“纯电动一直占主体地位,率先发展,与纯电战略相匹配;PHEV占比比较低,但去年下半年开始增长,增长速度超过的纯电动;较长时间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是并行发展的关系。”
 
 
    同时,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混动技术未来的竞争态势。徐长明指出,无论是油车还是电动车,只有从商业本质出发,才能在长期竞争中胜出。长期看,必须掌握核心的技术,具备超强的基础能力的品牌才能胜出。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军者,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雷神动力智能混动模块化平台是承载吉利电气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平台之一,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低碳出行新体验,凭借模块化和智能化优势让更智能、更高效、更清洁的驾驶体验惠及每一个人。
 
汽车驱动技术多元化,混合技术助力碳中和
 
    在本次高层会议暨高峰论坛中,与会专家基于目前国情、市场现状、未来分析以及双碳战略目标达成了以下共识:
 
1. 实现双碳目标应遵循市场和科学规律,特别是中国国情,中长期看,任何单一能源都难以满足双碳战略、能源、资源、与产业安全,以及市场需求。
 
2. 双碳战略下,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汽车驱动系统技术路线的多元化。油(气)电竞争发展与科学结合是中长期的最佳技术路线。
 
3. 技术中立的产业政策最有利于推动各种技术路线的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从双积分到碳积分是产业政策中立的基础,可以最大优化市场资源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4. 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至中长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措施之一。基于碳中性燃料的高效混合动力可以支撑未来碳中和的实现。
 
    直面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大势,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号召,中国汽车行业肩负重任,砥砺前行。未来,SCP和APS将持续联合行业协同创新,技术引领,助力实现汽车行业的“双碳”目标,提升中国乘用车动力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向4S店订购或咨询,请一定要说明是从浙江车网看见的,这样您可以得到最大的优惠。
您的信息会得到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作者:厂商供稿 编辑:潘强 关键词: “双碳” 中国汽车行业 动力系统
已有 0人参与 查看点评我要评论
  • 点击图片换一个验证码
 
更多>>热门团购
更多>>团购排行榜
团购车型 团购数量 参加报名
330680
161035
623
途观 511
A4L 399
392
蒙迪欧 294
朗逸 266

关于我们 | 广告案例 | 欢迎投稿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网站提问

Copyright © 2008-2012 zjche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车网 浙ICP备11030959号-1(原浙ICP备0801881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30076